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AI)不仅在各个行业中掀起了科技变革的浪潮,也越来越多地融入教育领域。张艺腾,这位来自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资深教师,正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之一。在她的带领下,AI内容创作正逐渐成为教学的新亮点,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欲与创造力。
张艺腾是一名拥有15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近期她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培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参与。在这个培训会上,张艺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AI的最新动态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她的讲解不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还促使许多教师对AI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海外留学博士,张艺腾对AI技术的追求始于她的研究生涯。2024年,她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无意中接触到了AI工具,并与一群志趣相投的博士同学组成了“阿秒富友研究院”。这个团队在探索AI短视频及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屡获佳绩,尤其是在中国首届AIMV音乐盛典上,张艺腾和她的团队创作的音乐作品《铁枫流韵》荣获最佳金曲奖,标志着他们在AI创作领域的成功。
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张艺腾还参与了多部AI创作短片的制作,例如《绽放-致敬澳门科技大学》,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强大,也展现了张艺腾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而在儿童节期间,由她和全国30多位创作者共同制作的动画片《奥运前夜》更是在广州电视台上映,向观众展示了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巨大潜力。
张艺腾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她希望通过AI创作技能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在她看来,AI创作的过程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学生们的参与感会显著提高,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增强。
她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将AI创作融入基础课程,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张艺腾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AI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利用AI工具。她在课程中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作,让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各地的AI教育培训中,张艺腾常常作为国家级讲师,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教师们掌握AI技术。在面对常见的疑问时,她指出,学习AI工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随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张艺腾创作的AI作品中,不仅包含动画和短视频,还涉及到了AI绘画等领域。她用AI重塑了许多文化元素,譬如以地方美食平泉羊汤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些创作,张艺腾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然而,张艺腾也提醒大家,AI虽然强大,但最终推动创作的仍然是人的智慧与思想。她常常强调,“AI之上还有人”,在创作过程中,人的创造力与思维仍是不可或缺的。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在AI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平衡,既充分利用了AI的优势,又不忘人的主导地位。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加深,张艺腾的努力和经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人类创造力与机器学习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张艺腾的故事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展示了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新科技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未来的科技如何变化,张艺腾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永远是创新的源泉,而AI,则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