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融入我们生活的一年,从职场到日常生活,AI的存在早已成为一部分人的习惯。记得还在ChatGPT一开幕后,人们对此技术的惊叹与新奇,而现在,它已经悄然成为很多人工作的得力助手。AI正如同一位隐形的舞者,潜入我们的智能设备,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送、高效的搜索服务,甚至是几乎无可区分的人性化客服体验。
随着ChatGPT在苹果生态系统的集成,我们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科技起点上,回头想想自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至今的十余年,科技的进步促使我们重新构想智能手机的未来模样。回到20世纪50年代,当塑料凭借其可塑性将众多材料融为一体时,今天的AI则以无与伦比的适应性,逐步融入各种硬件中。从无人驾驶出租车到智能眼镜,甚至在草坪上牵着机器狗的奇观中,AI的踪影无处不在。
今年,人工智能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再一次点燃了公众的热情,AI的内容创作已不仅限于文本,视频的生成也逐渐成为可能。许多创作者和导演已经开始探索用AI制作短视频,甚至在中国的短剧行业中,AI工作流已初见雏形,大家期待着AI助力创作,帮助有才华的人将任何创意带入现实。
但是,一些研究者提醒我们,Sora的另类价值在于提升AI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当前,AI大模型训练正面临数据资源耗竭的困境,部分专家预测,若现有发展势头不变,到2028年大量公开的文本数据将被完全利用完。在这背景下,视频生成模型可能是缓解此瓶颈的一剂良药。正如著名AI研究者李飞飞所述,传统的语言模型未必能充分理解我们这个视觉信息满满的世界,而Sora通过视频数据的处理,将帮助AI获取更全面的世界观。
进入9月份,OpenAIo1的发布亦成了AI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或许意味着智能的新浪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中指出,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快思考和慢思考之分。而OpenAIo1似乎试图把这种“慢思考”能力注入AI,使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进行更深入的逻辑分析,显著提升了在科学、编码等领域的表现。
AI的计算能力正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在其研究中采用AI,甚至在药物研发领域,AI的应用缩短了研发周期,大幅提升了效率。比如,英国的Exscientia公司,仅用几个月就筛选出药物候选分子,传统方法通常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而在教育领域,AI则被期待会带来一次革命性的转变,智能教育平台正在崛起,提供着个性化课程与辅导,令教与学的关系更加生动。面临这样的变革,一些教育专家强调,现代教育体制需要重新审视人与技术的关系。
然而,尽管AI技术带来了便利,随之而来的伦理讨论愈发激烈,AI同样在影响着众多劳动市场的工作岗位。这一年AI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工作被取代的担忧,虽然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指出,AI技术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对于失去的工作岗位,该如何安放那些被替代的人,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最后,AI的应用不仅限于日常工作或生活,它在个人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容小觑。AI聊天机器人引发的心理危机,政治领域中的AI视频滥用,均体现了技术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及风险。
展望未来,AI技术是否能像电力一样,被每个人都熟练掌握和利用,有人表示,技术转型往往比想象中慢,但一旦起步,那么一切变化将会如疯狂的浪潮席卷而来。这一年与AI相伴的日子,让我们习惯了这种新伙伴的存在,而接下来的征途,会让我们既期待又忐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