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影视正在深刻影响影视行业全链条。前不久,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参演的首部AI微短剧在多个平台同步上线。该短剧的剧本提纲、修正台词以及部分特效镜头等均使用了360推出的纳米AI。
周鸿祎表示,与此前试水的广告短剧不同,这是影视明星参演的正规短剧,零报酬参演短剧是为了宣传纳米AI。
据该剧的制片方 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介绍,《Five Brothers》的初始阶段只有导演崔伊一人完成大纲和前几集内容,然后上线到平台“试水”。发现反馈极佳之后,再陆续邀请十余位创作者组成线上“虚拟剧组”,有的负责角色形象塑造,有的专注场景设计,有的打磨剧情节奏。最后由崔伊统一把关,短短两周就把整季内容完结并上线,单集成本仅相当于线%。
目前,在剧本规划、制片流程、拍摄技术和设备、后期制作等影视制作阶段,人工智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影视行业将迎来更多突破和变革。
AI已能写出比多数人更好的剧本吗?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而AI技术正在为剧本创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著名制片人、编剧白一骢坦言,自己“开着四个AI模型辅助写剧本。AI已能写出比多数人更好的剧本,编剧要么做到顶尖,要么被淘汰。”
在易凯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看来, “一旦技术成熟,生成式AI在短剧领域会被广泛采用,未来甚至可能占到整个短剧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目前在潜在商业价值大的地方AI还不够成熟,如虚拟场景生成、炸裂场景特效、表演替代等。字幕和翻译、剧本打分、群演替代等AI相对成熟的特征,其价值对整个制作成本又没有结构性的改变。
完美世界影视积极拓展影视与科技的跨界融合,自主研发了影视制作全流程平台——弧光智作系统(A.R.C)。目前AI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在拍摄阶段,AI可以在统筹环节根据场次体量、场景安排快速分配演员档期,在几分钟内统计出30万字的剧本中所有场次,打好标签。《欢迎来到麦乐村》《幸福草》等多个剧目都使用了该系统。
1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和已登记信息(2025年1月)》,华策集团自研的“国色”大模型名列其中。
“国色”大模型专注于中国影视内容出海领域,能够快速完成中国影视作品的内容提取、内容翻译和目标语言内容生成工作,实现影视内容的快速剪辑和快速制作,目前能够支持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这些功能已经应用于华策集团的国际化发行和海外内容运营业务当中,内容制作效率已经获得了30%的提升。
2024年5月,华策集团“有风”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华策集团成为了A股第一家拥有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自研大模型的影视公司。“有风”大模型已深入华策集团内容创意开发工作流程当中,不仅能够达到“3分钟完成一部IP作品的初筛评估,30分钟完成百万字作品内容精确评估”的使用效果,还能辅助编剧进行剧本的早期创作。
灵河文化CEO白一骢的团队正在筹备《三体2》,未来或许这部剧的片头片尾会有一个新的工种团队产生,即基于生成式AI的预演团队。在筹备《三体2》的过程中,团队尝试了生成式AI,这一技术带来的变革是颠覆式的,或将重构影视创作流程。比如核心戏份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有难度的场景不知道怎么实现,都可以用AI进行预演。白一骢此前表示,当番茄+豆包+即梦,一键生成视频,观众自选演员、画风定制内容时,这个行业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唐德影视(拟更名为华智数媒)将DeepSeek和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打造的AIGC创新生态平台“智媒果”,应用在中短剧内容创意生成及筛选、剧本创作辅助等方面,在剧本内容创作和微短视频生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浙江广电在重大文化传播平台Z视介上开展一场深度智能化变革,全面重塑内容生产、用户交互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智媒果AI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凭借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在语义理解、多模态生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面提升了Z视介的智能化水平。节目素材处理效率提升47%,大幅优化制作流程;用户互动响应速度加快3倍,提供更流畅的观看体验;内容生产成本降低超60%,推动智能创作降本增效。
AI对未来影视创作有着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在降本增效提质的环境下,AI可自动化完成部分繁琐工作,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催生新工种:如AI训练师、AI影视创意师等,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跨学科知识,既懂影视创作又了解AI技术,推动影视行业人才结构多元化。据艺恩数据,AIGC相关岗位占比从2021年0.3%升至2024年17%。数字时代的富士康,已经举着算力扳手叩响制片厂大门。AI正以每周迭代的速度吞噬着从剧本生成到智能剪辑的完整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