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ChatGPT高速迈入亿级用户的时代,AI行业的风云变幻便如白驹过隙,令人目不暇接。比尔·盖茨甚至大胆宣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社会,其重要性比肩互联网的诞生。时间过去两年,AI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但那变化或许与初期的理想化设想大相径庭。戏谑之余,大家也不禁发出感叹:AI在大显神通,创造诗歌和美术,人类却似乎还在轮回于繁忙的日常,仿佛“牛马”未曾解放。
转眼间,2024年的AI视频生成正如一股洪流,彻底颠覆了互联网内容生态。令人捧腹的是,AI的长文本、文生图和文生视频在文艺界大肆盛行,似乎艺术创作成了AI的主场。这并不偶然,AI尚未达到AGI的水平,非标准化的艺术评价标准让AI得以“浑水摸鱼”,就像古有成语“画鬼容易画人难”,少了严格的人类标准,AI却能游刃有余。
随之而来的是抖音、快手、YouTube、X与Instagram等平台上的AIGC内容泛滥,尽管这可能会导致内容生态的污染,但互联网企业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恰恰相反,许多企业认为,AI如同“鲶鱼”,会推动内容的迭代和创新。从2023年对AIGC持谨慎态度,到2024年热情拥抱,这一转变可谓是180度大反转。
起到关键作用的是OpenAI推出的Sora,它不仅能生成流畅的短视频,且展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初步理解。这一技术促使快手的可灵与抖音的即梦迅速落地,掀起了文生视频的战斗帷幕。为何文生视频受到互联网巨头的热切追逐?很简单,文生文早已不再是新鲜事,早期的内容农场和社交机器人已经让用户对AI生成文本的“味道”敏感起来。相比之下,视频的信息密度较低,用户更容易被模糊过去。
对短视频平台而言,文生视频的意义重大。短视频产业从2019年的红利期开始波动,经过三年野蛮生长后,UGC创作的潜力几乎挖掘殆尽。所以,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降低了用户的创作门槛。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也能借助即梦和可灵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视频,创作与消费的界限愈来愈模糊。
快手与抖音的野心在于孵化一个繁荣的内容创作生态,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变身创作者。现实证明,他们的预期没有落空,“万物皆可羊毛卷”、“巫师猫”和“APT可爱版”等AI创作的内容风靡一时。
总而言之,虽然OpenAI的Sora成了头号焦点,但真正引领视频创作变革的还是抖音与快手。它们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更在于将理论快速落实为实践,反映出中美科技圈的不同特质。2024年的AIGC浪潮注定不会止步,未来的内容创作将迎来一个更加平权和多元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